日前,《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》(下称《规划》)和信用监管情况新闻通气会在杭州举行。记者了解到,该省将全面建立重点行业信用监管机制,迭代优化行业信用监管评价(预警)模型和评价方法,构建多跨信用监管应用场景,夯实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。
据了解,“十三五”以来,浙江信用建设体系化、规范化、数字化水平再上新台阶,建立起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,推动信用在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应用,基本实现信用“全覆盖”。据统计,该省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身份证为识别码,信用已覆盖301.64万家企业、4222.95万个18周岁及以上自然人、7.38万家社会组织、3.76万家事业单位和4853家政府机构。
与此同时,该省“信用+审批服务”“信用+融资服务”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。记者了解到,浙江已建立起市场主体公共信用指标体系,构建公共信用评价模型,对该省300多万家企业进行信用分级分类,将公共信用等级较差及以下和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库,为各监管部门提供重点监管对象。
通过公共信用和行业信用数据融合,浙江已形成33个省级部门37个重点领域行业信用评价模型,对监管对象实施分级分类监管,评价结果和监管结果实时反馈到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。
按照《规划》,下一步该省将提升治理领域信用智能预警水平,创新“信用+”治理体制,探索将信用机制和乡镇(街道)基层治理四平台、全科网格等对接融合,完善重大社会风险预警体系,并探索开展“信用+商圈”“信用+园区”“信用+社区”“信用+乡村”等社会基本单元治理试点。
此外,浙江还将强化重点领域信用综合治理,完善网络空间领域信用综合治理网络监测评价体系,完善网络运营者信用记录,加强社会民生保障领域信用建设,推动建设诚信医院、诚信药店,打击欠薪,骗保等失信行为,同时加强教育、科研、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建设。